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迎评动态

“新奥杯”首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幕

                   

     1125日-26“新奥杯”首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颁奖仪式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长卢国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郭振华,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海、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群,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彤伟,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翟理祥,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水清,井冈山大学副校长陈小林,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黄桂成,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田立新,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孟昭鹏,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刚,新奥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韩瑞改,北京有名知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力,华仁医联(北京)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平,国融资本董事长李庚,北京生涯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萌以及各兄弟高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出席颁奖仪式。评审专家、双创精英、莘莘学子、媒体记者等共同见证了本次中医药领域精彩纷呈的创新创业盛宴。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翟双庆主持本次颁奖仪式。

                   

 

    谷晓红书记对出席颁奖仪式的各位领导、嘉宾、师生及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作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中医药领域创新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她强调,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并力求把创新创业优秀成果服务于社会,把论文写在产品上。

                    

    卢国慧司长肯定了本次大赛取得的成效。她希望各中医药院校继续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机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希望社会各界凝聚合力,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构筑“护城河”,打通“产业链”,营造“生态圈”,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有力支持,注入强大生机活力。希望各位同学努力成为创新创业、服务人民、建设美好富强国家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入围决赛的项目涵盖中医药保健、中医药美容医用器械、辅助诊疗、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科技教育领域。经过激烈角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血管服务云平台”(南京中医药大学)等10个项目获创意组金奖“HEMC校园文化产品”(广州中医药大学)等5个项目获创业组金奖“博览医书——医学知识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山东中医药大学)获最佳风采奖;五人创——打造中医减肥第一品牌”项目(长春中医药大学获最具投资价值奖;“中药磁疗内衣”项目河北中医学院获创意组最佳人气奖,“杏林思创——引领中医药科技教育”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创业组最佳人气奖;此外,还有15个项目获创意组银奖,9项目获创业组银奖20个项目获创意组铜奖11项目获创业组铜奖21项目获创意组优秀奖,11项目获创业组优秀奖。安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获得优秀组织奖。

                       

                   

                   

                     

                   

                   

                   

    在决赛舞台上亮相的102个团队,是从全国1179个报名团队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大赛自7月启动以来,经历各校初赛网上评审等阶段,最终,66创意组团队36创业组团队汇聚北京,入围全国总决赛。决赛包含项目汇报展示和专家提问环节。本次大赛为参赛项目社会资本对接提供了有效渠道,投资人与优秀项目赛后纷纷达成合作意向。

    据悉,“新奥杯”首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创新 融合 发展”为主题,由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参与院校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在内的全国22所中医药高等院校。本次大赛不仅是中医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推进,也是创新创业优秀成果的充分展示,更是广大中医药学子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

                   

                     

    近年来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始终立足中医药学科特色,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工作保障制度,促进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融合与联动;同时,打造众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注重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为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做出贡献。

招生与就业处

201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