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了“导师深度参与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使其充分融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导师深度参与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简介
所谓“导师深度参与式”,主要指导师深入参与到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产品设计与研发、创业项目选择、商业模式探索及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具体表现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创新思维训练、团队沟通与合作等综合素质,表现在辅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设计与研发、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落地、中医药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社会价值的实现等多个方面。
二、“导师深度参与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类型
1.针对本科生的模式
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采取“专业教师+校内创业导师+企业导师”三级导师制,分层次、分阶段辅导、参与大学生创业。其中,学业导师通过专业课和通识课的讲授,训练中医临床思维与技能;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校内创业导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围绕专业特色和优势选择创业项目,提高项目的专业水准和含金量。校外导师则在项目的商业模式、市场营销与推广、融资与财务分析等方面进行辅导。最后,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及素质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联合、相互包含的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通联动”式的新模式。
2.针对研究生的模式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采取“专业导师+创业导师”双导师制支持和促进中医药研究生的自主创业。专业导师在研究生创业的全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构建系统的中医临床思维观,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做到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及中医理论基础,又有较强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从创业项目的选择、产品的设计、科研成果的转化到商业模式的选择、市场营销策略等,深入与学生探讨,共同推进创业企业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形成了老师带着学生共同创业的大好局面,促进了中医药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具体举措
1.政策保障
出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责任制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在职称评审相关文件中要求参评人员必须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至少1项。学业教师将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和专业领域相关研究融入课堂教学,研究生导师结合专业发展前沿与科学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激励机制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对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导师在职称职务晋升、薪酬待遇、争先创优等多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学生转让、合作转化、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3.导师遴选及管理
我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及遴选标准,不断加强导师库建设,并定期对导师创新创业辅导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参与评优,并颁发证书。
4.培训与提升
定期组织创新创业师资参加相关培训;搭建平台让教师到中医药行业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或进行访问交流;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导师与校外创业导师的座谈会,与创业大学生的座谈会,有利于把握当下创业趋势、政策,了解社会需求,了解学生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5.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北中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官微和正在建设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站,为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预约导师、与导师在线座谈、问诊的平台。每周二“杏林”众创空间导师工作室,有法律、专利、营销等不同领域的导师坐诊,学生可与导师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咨询和辅导。
“导师深度参与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活力,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而且加快了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了中医药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推动健康领域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