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立足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理念,突出中医药原创优势,结合大健康领域时代特色,准确把握国务院、教育部及北京市有关文件精神,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为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举措,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建立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及课程体系,培育了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建设了开放的“杏林”众创空间,促进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融合与联动,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活力,在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中医药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多方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现全员育人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采用招生与就业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学生处、科技处、校友会等相关部门联动协同的工作机制。多部门共同参与到工作中,全员护航大学生创新创业。
此外,导师深度参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于中医药学科传承性特点,学校实行本科生“三级导师制”和研究生“双导师制”的创新创业辅导模式,邀请优秀的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企业高管等作为学生导师指导创新创业。导师始终深度参与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从而提高了我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二、将创新创业课程分层与分类相结合体现全程育人
学校致力于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学生课堂充分植入创新创业理念,注重创新创业在教育全过程的体现。
1.开设了特色必修课程
2016年,我校按照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开设了7门专业特色创新创业课程,包括《临床中药创业理论与实践》、《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创业管理与融资健康产业创新与创业》、《中医理论创新创业灵感导论》、《针灸推拿文化创意与产品创新理论与实务》、《医药商业模式创新》。
2.开设了必修课程
在《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中设置创新创业第二模块,内容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塑造大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等,合计12学时。要求学生毕业时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学分不低于2学分。
3.开设了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
2015-2016年学校在暑期学校中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模块;开设了创新学堂4G创新创业实践课程;2016年开设了手机微信端的创新创业微课,提供16节有关创业的视频和音频课程。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搭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现全方位育人
我校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外实践基地,全面开放与共享创新实验室、创业实训室及全校的科技创新资源,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以双创课题、研究生自主选题、“北京中医药大学未来课堂”等为载体,以“新奥杯”首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杏林杯”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生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享北中医+”、“创青春”挑战杯大赛、全国中医药“远志杯”创新大赛、北京地区高校优秀创业团队等各级各类比赛为契机,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组织创业大讲堂和主题沙龙、进行创业实训等训练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中医药专业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会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能力、创新思想、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