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就业工作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殷切关怀下,秉承“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的工作理念,在以提升我校就业质量为目标导向下,不断创新工作管理模式,持续加强就业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建设。积极加强与政府、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性反馈互动机制,根据调查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对招生工作和教学培养内容方面进行了积极反馈,密切沟通我校教学主管和培养部门,以就业促进招生、以就业完善培养、以招生增强培养、以培养提升就业,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近几年,我校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机制,持续加大用人单位调查反馈力度,不仅利用调查问卷掌握医药行业发展趋势,摸清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同时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与方法,积极走访京内外用人单位,同时举办 “用人单位座谈会”,对毕业生的就业环境进行全面掌握,以就业情况反馈招生和培养工作,最终全面助力学生成才。
(参加重庆市卫计委人才中心座谈、走访调研成都中医药大学、
走访调研广药集团总部、走访调研广州市人才交流中心)
1、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客观评价我校实际情况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培养状况、就业服务及需求情况的评价和预测,引导学校不断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合理改革和有效调整,我校就业指导中心通过举办招聘会和电子邮件,以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给用人单位发放问卷,开展用人单位问卷调查。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反馈我校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及社会需求。其中,2016年问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招聘的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程度达 94.1%,但是,在对我校专业设置与单位用人需求的适应评价方面,仅47.1%表示“非常好”。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市场的快速发展,我校也在根据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我校专业设置,其中2017年新增设了康复治疗学专业。
(走访调研桂林三金药业集团、走访调研湖南大学、
走访调研三一集团、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2. 走访京外单位,把握就业市场用人环境需求
为实现我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的核心目标,完善学校在全国中医药行业就业市场的布局,同时做好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建议的反馈工作,我校根据近年京外地区用人单位招录我校毕业生的情况,对多个省市重点用人单位进行走访。通过走访调研,不仅巩固了我校与招录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优质单位之间关系,拓展了一些在各地区行业内领先的潜在单位,还收获了许多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为进一步拓展我校毕业生的发展空间打下了基础。其中,2016年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情况,新增设了中医学(儿科方向)专业。
(走访调研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走访调研深圳第三医院、
参加深圳龙岗人才引进座谈会、我校举办用人单位座谈会)
3. 座谈交流,完善建立用人单位反馈机制
为完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间长效沟通,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双方交流,同时做好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紧密对接,进一步提升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2016年招就处联合研究生院、教务处及相关学院主管领导分别于上、下半年在我校召开两次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用人单位座谈会”。我校根据近三年北京地区招录我校毕业生人数的用人单位排名统计,邀请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其系统内各大医院、北京市各区县中医院等35家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参会。各单位对近年招录的我校毕业生工作总体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我校毕业生在基础知识、教学课程设置、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心理辅导课程建设,特别是结合当前就业市场需求与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来调整和设置招生专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为我校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工作模式,提升我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走访调研枣庄市中医院、参加浙江省高层人才引进洽谈会、
带领学生参加青岛高层人才引进活动)
近几年我校专业调整情况:
2012年,我校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政策出台后,先于2014年教育部5+3专业政策出台前两年,于全国率先制定关于中医学(5+3)多个卓越医师培养计划专业的招生和培养方案。
2013年新增了,中医学(京华传承班5+3)专业;
2015年新增了,中医学(养生方向)、中药学(时珍国药4+4)、中药学(卓越中药师4+2)、专业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专业;
2016年新增了,中医学(儿科方向)专业;取消了中药、护理和公共事业管理高职专科;
2017年新增了,康复治疗学、药事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