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迎评风采» 特色工作

勇于实践,构建“三位一体”针灸临床教学体系

        亮点一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基于医教协同理念的“三位一体”针灸临床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常见病艾灸、拔罐、耳针技法选粹”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

        围绕针灸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三脱节”问题(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教材与临床脱节、思维方式与学科特点脱节),针灸教研室基于针灸学科特点开展理论研究及实践教学,提出并实践了基于医教协同理念的针灸临床教学的新模式——“三位一体”的针灸临床教学体系,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针灸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三脱节”问题。
        一、提出并实践了针灸临床教学的新模式——“三位一体”针灸临床教学体系
        根据学科多年的教学经验,课题组成功构建了一套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突出针灸诊治特色的思维模式),一套创新针灸实训教材与配套视频课程(《针灸临床技能实训》教材)、一处创新性针灸临床实践场所(针灸教学实践室)为标志的“三位一体”针灸临床教学体系。

 


针灸临床技能实训编写讨论会

 

        通过教学课题研究,对于排除长期以来针灸治疗以大方脉思维论治的困惑,帮助学生建立针灸临床思维,加强动手能力,起到积极的启示作用。出版了创新的针灸临床实践教材——《针灸临床技能实训》,本教材以帮助学生建立针灸临床思维能力,加强针灸基本技术训练为目的,精选本科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在编写思路、编撰形式、指导实践及提高应试水平方面具有创新性。本教材还同步精选、拍摄了50余种针灸操作技术,供教材使用者仿学练习。

 

 针灸临床技能实训 数字化拍摄现场

 

        二、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获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承担的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常见病艾灸、拔罐、耳针技法选粹》在爱课程网上线,访问量约一万五千。该课程获得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的优秀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

 


教育部视频公开课录制现场

 

        加强青年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了针灸团队的青年医师在全国针灸技能大赛中获得多项佳绩,为校争得荣誉。
        突出针灸思维特点及技能训练的针灸教学理念、教材、方法,多次在国内中医临床教学大会发言宣讲,得到高度的认可。
        团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努力工作得到学校的肯定,得到支持建设成为“优秀教学团队”。
        研究结果先后获得一级行业学会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其他一等奖励1项、三等奖励1项;省市级一等奖励2项;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亮点二  教材编写居同类教学医院前列。是五版教材《腧穴学》、“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学》、中医师执业医师考试国家局指定用书主编单位、国际针灸师水平考试用书主编单位。是多本本科生教材、研究生教材副主编单位。
        杨甲三主编,五版教材,《腧穴学》,1983,上海科技出版社
        杨甲三主编,教学参考丛书《针灸学》,1985,人民卫生出版社。获教育部优秀教材。
        杨甲三主编,《针灸取穴法》电影教学影片,1985,卫生部乙等科研成果奖
        杨甲三主编,教学参考书《杨甲三取穴经验》,译成为日文、英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11种语言,前后发行了300万册。
        赵吉平主编,“十二五” 规划教材《针灸学》,2012,人民卫生出版社
        赵吉平主编,“十三五” 规划教材《针灸学》,2016,人民卫生出版社
        赵吉平主编,创新教材《针灸临床技能实训》,2013,人民卫生出版社
        赵吉平主编,教学参考书《针灸学图表解》,2004,人民卫生出版社。并有英文、西班牙文、台湾大孚书局繁体字版本。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
        赵吉平主编,《2006年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2006,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赵吉平主编,《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细则》,201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赵吉平主编,《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细则》(上下册),2013,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赵吉平主编,国际中医药、针灸培训考试指导用书《临床针灸学》,2006,人民卫生出版社

        副主编多册。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