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中心根据新形势对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提出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各级各类规章制度,并制订了相应的执行细则和配套制度,逐步健全了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同时,打破了原有的实验教学平台在管理和使用上的壁垒,通过整合资源,营造了跨部门、跨学科统筹安排的氛围,加大了中心各类资源的开放力度,促进了临床实践教学体制的创新。
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在丰富实训教学内容上突出中医特色,将舌诊仪、脉诊仪等模拟训练与床旁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中医四诊的标准化与共性特征;西医基本技能操作如心肺复苏、穿刺术、外科基本操作等进行模拟仿真训练;对于病案思维训练等操作性强的实验项目,通过床旁查房,深入案例式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结合病史、中医证候和各项检查结果,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帮助医学生构建完整的中医临床思维体系,以满足从医学生到临床医师不同结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教学。
2.实验教学项目创新
改进现有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建立以器官为中心的实验教学项目,通过整合实验项目,以临床需要为目的,以器官为链条,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逐步引导学生建立临床思维,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形成以器官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3.实验教学成果转化
强调实践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相互转化,如针刺穴位实时脑功能磁共振演示实验、针刺语言相关穴位与语言任务刺激下的脑功能影像激活模拟实验、病证动物模型评价系统等,发挥多学科交叉效应,提高学生对临床诊断及科学研究的兴趣,利用先进技术探索中医疗效机制。
4.实验教学教材建设
中心主任高颖教授组织教学团队各学科带头人编写出版了《中医临床技能实训》系列教材共7本(包括内、外、妇、儿、针、推、诊断专业),教材以病例为引导,以临床线索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建立临床思维;与其配套互动数字教材正在录制中,内容以学科需求为基础,注重对关键操作进行重点展示,对特殊类型的素材加强整体设计,使内容展示更明晰,重点更突出,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学科特色。团队首席李雁教授主编的以模块化技能实训为主的《临床综合基本技能》教材,综合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为学生真正进入临床打下坚实基础,是适应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的教材改革创新的先行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