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迎评风采» 特色工作

突出贯通式培养的长学制教育

        一、贯通式培养
        1.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有机衔接
        在课程设置、临床技能实训方面,做到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系统培养学生的临床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技能。

 

 

        2.研究生培养阶段贯通
        打破原有分段式(硕士-博士)培养模式,体现和贯彻了“因材施教、系统培养”的原则,强调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工作并重。
        3.临床选导师贯通
        第五学年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博士生导师,明确导师在招生、培养、考核、学籍、学位和思政教育等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导师能够提前知道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为后期的临床学习、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导师组负责制
        提倡实现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科交叉,导师组成员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各有侧重,集思广益,整合优势,提高培养质量。
        三、课程改革
        整合研究生原有硕士、博士阶段公共课程与学位课程,由导师制定学生课程计划,体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临床、科研能力培养并重。
        加强选修课课程建设,开设《中医名家学术思想传承与实践》、《中医经典与临床》、《<傅青主女科>与临床》、《<灵枢>与针灸临床》、《儿科经典选读与临床》、《<外科正宗>与临床》、《中药资源与临床》、《临床药理学》、《实用中医康复学》、《临床数据挖掘》等具有学科特色课程,提升学生临床技能及科研素养。

 

 


        四、临床技能实训连贯培养
        分阶段开设中医临床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第一阶段(本科阶段)侧重基本技能,通过实训,夯实学生的临床接诊与医患沟通能力、针灸运用能力、推拿运用能力及体格检查等临床基本技能,为学生进入实习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研究生阶段12-13学期)开设中医临床思维课程和中医临床综合技能实训课程,中医临床思维课程以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推拿等临床常见病例为引导,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思维及辨证、治疗方法,达到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诊疗技能的目标。中医临床综合技能实训课程以不同技能模块分类,通过实训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临床常用中、西医诊疗基本技能及专科技能,达到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目标。第三阶段(研究生阶段12-13学期)开设美国心脏协会(AHA)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课程运用模拟人等设备,通过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训练学生对于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处理能力,达到提高学生临床有效救治突发危急患者的能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