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截至2017年11月,第二临床医学院共承担研究生、“5+3”八年制中医方向本科生、中医学五年制本科生及南洋理工大学双学位共计13个班,学生总数673名,其中本科生218名、硕士研究生324名、博士研究生85名、南洋理工双学位班46名。学院学生党总支共有3个学生党支部,共产党员总数110名,其中:教职工党员12名,学生党员98名,学生党员占总支党员89.1%。
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一体一主线,两做三因四创新”,即:1、“一体一主线”为中心:以党的十九大与习近平同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为统领,坚持党的思想理论指引,党团一体,紧抓党、团建设不放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坚持学生为本,教师主导;2、“两做”为抓手:以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团学活动为载体,做好社会实践及“第二课堂”建设工作,一切为学生服务。3、“三因”为脉络贯穿工作全程:坚持和谐稳定为基础,管理服务为手段,改革创新为动力,学风建设为重点,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强化教育,优化服务,提升并深化辅导员管理水平,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4、“四创新”为导向:面向新时期,结合学院实际,探索创新学生工作途径与方法,创新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思路,以创新创业工作目标为导向,着力提升学生创新驱动力水平。
一、 因时而进,党团一体,强化思想理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以“德育为先”的理念,党、团、学三位一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学生党组织“两学一做”常态化,建立党委委员联系支部机制、团支部班委会一体化制度,严格落实党、团“三会一课”制度,完善手册记录。
(二)定期利用多媒体资源学习。
1、紧跟时政,组织全体党、团员观看《榜样》、《永远在路上》、《将改革进行到底》等优秀纪录片。
2、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参加“两学一做”精神学习心得、读书笔记评比活动,提高全体学生党员的政治修养。
3、学生党总支及学生团总支组织师生党、团员全程观看十九大开幕式报告现场直播,会后本科生积极撰写心得共计30余篇。
(三)“两做”为抓手,党团主题日与社会实践联动,提升职业感与责任感。
1、做好常规主题党、团日活动。
⑴ 举办“忆往昔峥嵘岁月,念先辈革命激情”红色电影展,“圆梦中国,多彩青春”、“弘扬五四精神、争当文明先锋”等共计5个系列主题党、团日活动。
⑵ 依托红色“1+1”共建活动项目及院、校两级党员项目化管理活动平台,深化理论学习成效,重在职业感、责任感培育。其中,红色“1+1”共建项目年均完成1项,与延庆等多个地区基层农村支部建立联系。通过。曾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三等奖两次。
2、做好学生社会实践,提升“第二课堂”学用水平。
⑴ 第二临床医学院精诚志愿者协会与丰台区西城区证仁医院、方庄社区、亚运村安慧里社区实践基地建立定期义诊活动,同时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服务公司等多个高校及企业开展义诊服务,年均活动30余次,课业辅导10余次,开展群众科普讲座3场。
⑵ 积极参与本科、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近三年累计获批9项,其中2016“春华秋实——北中医回忆录”项目获得校庆专项优秀奖,2017延安延长县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及以我院研究生为主的“挖掘仲景文化资源、深入医药企业探索、践行中医药文化传播”社会实践团获得“四星社会实践团队”称号。
3、充分发挥院学生会特色优势,做好学生思政宣传工作。
⑴ 以学生会为主体,通过创造好的作品激励人,以积极向上的活动鼓舞人,举办模拟诊疗大赛、师生趣味运动会、“医学美图展 医学微力量”美图征集、“鸣古韵,品经典”等特色学生活动累计20余项。
⑵ 成立合唱小组,获得“五四歌会”最佳表演奖。
⑶ 成立临床技能实训兴趣交流小组,利用业余时间提升操作水平等。
⑷ 加强“BUCM二临学生会”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管理,在全校上榜的36个官方公众号排名中,我院学生会公众号WCI指数在院级公众号中名列前茅。
上述举措的落实成效显著,我院学三党支部2012~2015年连续获得北京市教工委优秀支部称号。2012级中医五2班团支部、2015级博士班团支部分别获得团市委2016、2017年“先锋杯”优秀团支部称号,2名同学分别获得2016“先锋杯”优秀团支部书记、2017“先锋杯”优秀团员称号。另外,13中医五2班团支书刘璐同学品学兼优,主动报名优干支教,经过层层选拔,成为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一位获得支教保研(2018届)资格的优秀学生干部。
二、因事而化,以人为本精准辅导,学生日常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体现
(一)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工作
1、对重点学生建立1对1动态监控管理,“校-院-处-室”四级联动,家校协同,预防为主。
2、设立学院学生心理辅导室,辅导员中有1名老师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长期承担大学心理中心咨询工作,经验丰富。
3、组织开展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节,常规举办心理座谈会、讲座、心理咨询开放体验日、心理健康普查等活动,重点关注问题学生12名。
(二)稳步扎实持续推进就业工作
1、开辟宣传专栏、召开考研动员大会、成立学习小组、开展骄子论坛等活动,为学生确定目标、学习方法等提供指导,研究生报考率逐年增长。
2、积极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就业、应征入伍和“三支一扶”工作,精准帮扶,拓宽就业思路。
截止2017年7月,我院五年平均就业率97.62%,研究生校级优秀毕业生35名,本科优秀毕业生30人,其中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14人,赴西藏就业1人(我校第一批),西部基层就业11人,大学生入伍3人。同时,考研升学率五年平均26.55%,稳步提高。2016年获大学研究生就业先进集体称号。
(三)以资助成才为起点,责任与感恩教育并行
1、完成制度建设,细化学院评定细则,成立评定专家组,在学生代表全程参与监督下,保证奖、勤、助、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覆盖率接近100%。
2、增加本科生勤工助学岗位加强了勤工助学工作的力度,优化勤工助学岗位,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扶和慰问工作。
3、建立贫困学生家庭档案,组织开展贫困生自强自立教育、学生诚信和感恩教育以及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4、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维族与藏族学生工作,在尊重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实现民族生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
(四)规范学业辅导工作,提高学业辅导工作效率
1、建立本科办-学办联合预警机制,预防为先,动态关注,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予以解决,还聘请退休教授担任老干部学业辅导员,定期辅导。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经典晨读或午读活动,提高学生对经典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水平,感召并激发在院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近三年来成功帮助1名处于退学边缘的学生通过补考,1名因学分绩点未达标而未能获得学位的藏族贫困生得到补修机会,安心完成学业。
(五)关爱学生精准对接,安全稳定第一
1、常规执行“重大事件及时上报、日常事项每月一报”。
2、对学生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要求辅导员实地接触当事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坚决做到“精准把握、精准对接”。
连续3年无一例重大事件发生,成功保障了APEC会议、“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等重大国事活动期间的学生安全稳定,事故零报告。
三、因势而新,加快互联网平台建设升级学生管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一)加快推进网络媒体与平台建设,开辟学生思政工作新阵地
一是完善机制,创新深度辅导途径,以互联网平台保证信息高效传达;
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组织管理学习,公众号的宣传与服务功能,提高为学生服务质量,拓展服务的新渠道。
2、建立宣传工作学生团总支书记、学生科、教育处三级审核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督,保障学生利益,正向发展。
(二)加强师生创新队伍建设,促进“双创”水平提升
1、设立了双创工作秘书,2名辅导员老师参加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2、遴选双创导师4名,加强了我学院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
3、2016年以来,中标校级研究生自主选题创新创业项目1项,互联网+比赛中立项1个。
4、学生自主负责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项,北京市大学生实验实践课题4项,校级研究生创新创业类自主选题项目1项。
5、以我院学生主导的“双创”品牌益生菌音乐工作室、岐黄小神龙漫画团队等特色创新团队为典型,后者在各类创新大赛中荣获多个奖项。
(三)创新工作方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进学风建设和学生自主管理
1、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把思政工作下移学生公寓,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优化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实现“党-团-班-室”多层级精细管理。
3、制定《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生兼职班主任管理办法》,聘用博士研究生党员2名担任兼职班主任,创新突破学工辅助管理模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